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

包浩斯/Bauhaus

國立包浩斯學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1919年1933年),通稱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德國的藝術和建築學校,講授並發展設計教育。Bauhaus是德文Bau-Haus組成(Bau建築,動詞bauen為建造之意; Haus為名詞,房屋之意),由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 - 1969年)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威瑪(Weimar),學校經歷了三個時期:1919~1925年魏瑪時期、1925~1932年德紹時期和1932~1933年柏林時期;以及三任校長:1919年至1927年的沃爾特·格羅佩斯、1927年至1930年的漢那士·梅耶(Hannes Meyer)以及1930至1933年的密司·凡·得羅1933年在納粹政權的壓迫下,包浩斯宣佈關閉,同年也是威瑪共和的結束。
由於包浩斯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的深遠影響,今日的包浩斯早已不單是指學校,而是其倡導的建築流派或風格的統稱,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機能合而為一。而除了建築領域之外,包浩斯在藝術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室內設計、現代戲劇、現代美術等領域上的發展都具有顯著的影響。
-----------------------------------------------------------------------------------------------------------
包浩斯新校舍,早期的現代主義建築
-------------------------------------------------------------------------------------------------------------

風格在前工業時期產品的引導下,開始嘗試將羅馬式設計風格轉化並結合現代組構方式操作。[來源請求]

 
包浩斯風格起初為表現主義,尤其受到約翰·伊登的個人直覺式、神秘主義的教學影響很大,與格羅佩斯理想中的「集體創作」大相逕庭,也偏離了包浩斯與工業生產結合的宗旨,學生在伊登神秘、權威的偶像式教育下,所展現出的自然崇拜與自我表現的神秘主義,已經與當時工業設計訓練的理性立場違背。

 
為了挽救包浩斯的方向與誤解,1922年6月,格羅佩斯聘請了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藉由他理性的科學理論課程讓教學重新走上軌道。1922年10月,格羅佩斯公開勸退伊登辭職,並在1923年由拉士羅·摩荷里·那基(László Moholy-Nagy)取代他的職務,在保羅·克利、康定斯基與那基的教學努力下,包浩斯風格逐漸走向理性主義與構成主義。

 
1923年,在包浩斯第一次展覽會上展出的模型屋非洲號角(Musterhaus Am Horn)由喬治·莫奇(Georg Muche)設計,簡單的立方體外觀,利用鋼筋與混凝土結構建成,每個房間都有明確不可取代的功能,室內燈光由那基設計,傢具皆為馬歇爾·布魯耶(Marcel Breuer)的作品,具新即物主義(Neue Sachlichkeit)的組成與荷蘭風格派運動的特色,有著「冷,極簡,機械」的意象。

-------------------------------------------------------------------------------------------------------------

概說
1919年,由威瑪市立美術學校與威瑪市立工藝學校合併為國立包浩斯設計學院,創校校長為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施行歷史上首次的藝術與技術結合的教育制度,以求達到純藝術與應用藝術領域的密切合作.
德文中bau指的是建築,haus指的是房子,兩者結合就是建築之家的意思,格羅佩斯認為這包括了建築本體與內部室內配置及傢具、裝飾和產品.
1919年4月,格羅佩斯發表包浩斯宣言,主張"所有造形藝術最終都朝向完整的建築","不管是建築家,雕刻家,畫家,最終都必須回歸到技巧",主要為使藝術與技術達到相和諧,使設計能夠真正為工業所服務!
包浩斯的歷史沿革分為三個時期,威瑪時期(1919~1925),狄索時期(1925~1932),柏林時期(1932~1933),經歷三位校長分別是:格羅佩斯(1919~1928),漢那斯.梅耶(1928~1930),密斯.文德洛(1930~1933),1933年遭納粹政權關閉,前後14年的短暫時間,卻孕育了現代主義設計思想,並且在關閉之後,眾多教師移居美國,進一步開展了國際性的現代設計!
風格的演變為:表現主義-->構成主義-->機能主義
意識型態的演變為:理想主義-->共產主義-->實用主義
-------------------------------------------------------------------------------------------------------------
包浩斯的教學特色
包浩斯的教育目標與教學內容主要是格羅佩斯所規劃,格羅佩斯極其反對純藝術與純技術分離,所以課程安排上主張"藝術與技術合一"的教學制度。由此而發展出"工廠學徒制",是一種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術並重的雙軌制實驗教育;造形藝術上由"形態教師"(Master of Form)教導,這是由當時較具表現性的藝術家畫家所組成的;技術教學上,由"技術教師"(Master of Workshop)教導,這是由傳統工藝師,工匠,技術士所組成;(而實際上,一直到狄索時期,格羅佩斯才解決了教學執行上,形態教師與技術教師的對立關係,雙軌制在狄索時期正式廢止)
-------------------------------------------------------------------------------------------------------------
包浩斯的貢獻與影響
1.打破了長久以來純藝術與應用藝術分離的教育體制,使藝術與技術達到相和諧的狀態,並提出了集體創作的工作觀念,將建築、藝術、工藝作一整體的合作運用
2.首創"基礎課程"的教育體制,把平面和立體的結構研究,材料研究,色彩研究,三方面獨立出來,奠定在科學上的基礎,並以"技術知識"可以傳授,而"創作能力"只能啟發的原則,實行基礎課程
3.採用工作室體制進行教育訓練,建立了現代主義以觀念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歐洲設計思考體系
4.接受機械為藝術家創作的工具,研究機械大量生產的方法,並發展規格化,標準化的現代設計方法
5.開始建立與企業界工業界的聯繫,使學生能體認工業生產與設計的關連性
6.遭納粹政府關閉之後,促成包浩斯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進一步散佈至美國,而開展了國際化的現代風格

-------------------------------------------------------------------------------------------------------------
青年時期素描作品




-------------------------------------------------------------------------------------------------------------
重要作品介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